够味够麻,才是江津正宗好花椒!13637816459(手机即是微信)
当前位置: 主页 > 花椒介绍 > 生长习性 > 江津九叶青花椒介绍

江津九叶青花椒介绍

时间:2015-11-27 09:5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江津,位于三峡库区尾端,是共和国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的故乡。江津,历史悠久,自南齐永明5年(公元487年)建县,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1992年撤县设市,现辖35个镇、2个街道,辐员

       江津,位于三峡库区尾端,是共和国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的故乡。江津,历史悠久,自南齐永明5年(公元487年)建县,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1992年撤县设市,现辖35个镇、2个街道,辐员3200平方公里,人口145万。

  一、江津花椒地域范围及地域特征

  1.江津花椒地域范围

  江津位于东径105°49ˊ~106°38ˊ,北纬28°28ˊ~29°28ˊ之间,境内龙吟、蔡家、嘉平、先锋、夹滩、仁沱、李市、慈云、白沙、石门、吴滩、吴市、朱羊、贾嗣、杜市15镇为江津花椒地域范围。

  2.江津花椒产区地域特征

  “江津是个丘陵起伏的好地方,紧倚长江,离重庆也近,自然风光也很秀丽”(《聂荣臻回忆录》)。江津市境分南北部,地势南高北低,长江横贯东西,并绕城而过,呈“几”字形,故此段江面称“几江”。

  [江津花椒种植历史与发展概况 ]

  江津市境四面高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貌以丘陵兼具低山为主,地质结构为“川东褶皱”和“川黔南北构造带”的过渡地带,构造形迹受其影响,轴线多扭曲呈“s”形。江津花椒地域范围的15个镇,均在南部地区,海拔在400~800米之间,是江津花椒最佳生长地域。

  二、丰富的资源

  1.江津花椒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光照充足

  市域年均太阳辐射量为361.9千焦/cm2,以8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日照时数:年均1207.9小时,最多年1628.8小时,最少年951.7小时,一年之中8月份最多,达217.8小时,12月份最少,为30.8小时。花椒是喜光作物,充足的光照条件很适宜江津花椒生长发育。

  (2)气候温和

  市域常年平均气温18.2℃, 最高年19.1℃,最低年17.7℃,月季间,4~10月平均气温高于常年的平均值,夏季平均气温高而变化不大,都保持在25℃以上,部分地区盛夏8月平均最高气温达33.9℃。冬季1月平均最低气温5.4℃,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几乎相等,略高于常年平均值。适宜的温度为江津花椒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3)雨量充沛

  市域年平均降雨量为1034.7毫米,夏秋的5~10月降雨量为802.8毫米,占全年的78%,冬春的12~2月份平均为62.2毫米,占全年的6%,从四季变化看,夏季占全年的43%,冬季占6%,7月份最多,为171.3毫米,6月次之,元月份最少,仅17.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56天,最多180天,最少130天。充沛的雨量及其在季节、月份上的分布,很适合江津花椒各个发育阶段的生理需要。

  (4)土地适宜

  据江津市资源普查资料记载,全市土地面积32.003万公顷,以遂宁组、蓬莱镇组和沙溪庙组母质发育的土壤为主。而江津花椒喜光耐旱,耐脊薄,最适应生长在沙溪庙组和遂宁组母质发育的紫色土壤及壤土。且ph值在6.5~8之间的占84.92%,其中又以ph7.0~7.5的为主,这些都为江津花椒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环境。

  (5)植被水域组合独特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2.7%。其中南部山区以“四面山”、“滚子坪”两大林区为主的森林面积90836公顷,形成了一道长达100多公里的绿色天然屏障,尤其四面山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块原始绿州。境内有大小河流37条,总流程615.8公里,其中“一江三河”(长江、綦河、笋溪河和塘河)流程410公里,长江在境内流程127公里。这种特有的森林和水资源的自然组合和形成,适宜江津花椒生长起了重要作用。

  2.传统的生产技术独特

  江津农民在长期实践中获得了花椒生产的丰富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花椒生产上独特的传统技术。这套技术无论在花椒育苗、栽植、管理和采收、摊晒等方面都反映了突出的地方特色。育苗 江津人采用播种和寄栽两段式的育苗方法,既有利于小苗期间集中管理,使椒苗整齐一致,又能使大苗期间生长健壮、根系发达,便于施肥、松土除草等管理;栽植 主张根据土质、地形和坡度等情况确定栽植密度,并十分重视浇灌定根水的作用;施肥 用农家肥,还习惯用杀鸡、鸭的烫水冷却后淋花椒,可提高品质;防治虫害 习惯采用人工捕捉方法,用栽植开花植物招引食蚜蝇的方法防治蚜虫;修枝整形 采用短裁、矮化的方法,使树型和高度有利于对阳光的利用和便于管理和采收:采收 总结出根据花椒的色泽来确定最佳采收期的方法,十分重视采收过程中对品质的保护,江津农民摸索出不少防止花椒油胞破裂、避免影响品质的经验,强调采收天气的选择,要求在晴天烈日下尽快晒干,使花椒色泽、品质俱佳。这些传统的栽培管理技术既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也是形成江津花椒独有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促进发展这一地方产业的宝贵财富。

  3.人才资源荟萃

  在江津花椒发展的长期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花椒生产和加工等多方面的技术人才。特别是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和龙头企业都多次举办了专门的培训班,总计培训17000多人次,获得证书的有12000多人。江津花椒产业还以西南农业大学、中科院地化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为技术支撑,培育了一批从事花椒深层次开发的技术骨干。因此,除了有数万江津农民懂得如何种植花椒外,还涌现出一批从事花椒生产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技术指导的专、兼职技术人才,农民中也出现不少花椒生产技术过硬的土专家。很多人还被周边区市县和贵州、云南、四川等地邀请去传授花椒种植技术或担任技术顾问,据粗略统计,以上各类人才总数在16000人以上。他们是江津花椒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江津花椒与产地休戚相关的历史

  江津素来有“花椒之乡”的称号,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花椒的习惯。据传,自元朝以来就开始种植花椒,至今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一、江津属南方气候,多雨多雾,空气潮湿,花椒不仅为调味品,还具有除湿、驱风、祛寒的药用功能,为了防除风湿病,江津人喜欢吃花椒。二、江津原属四川,津人爱吃川味,花椒是必不可少的主要佐料,同时还用于作酱、腌菜、做盐蛋等多种用途。三、江津气候土质特别适宜种植花椒,所以江津历来就有种植和食用花椒的传统习惯。

  民国初年以前,江津花椒均属零星分散种植,主要为农户满足自己作调料、腌制咸菜及土法治病等需要,全县种植面积在330公顷左右。

  自民国初年起,战乱四起,部分百姓开始有意识的扩大种植,由商贩运到周边省市销售,花椒面积曾达到550公顷。

  国民党统治时期,时局动荡,军匪横行,百姓财物朝不保夕,唯有小小的花椒令军匪不屑一顾。江津人用江津花椒支援革命斗争。勤劳善良的江津百姓大量种植花椒,悄悄运往合江、永川、重庆等地出售,用换来的银两作军饷打土匪斗军阀,支援革命。当时因天灾战祸民不聊生,医疗药品奇缺,江津人还用花椒煎汁口服,治腹泻和眼疾,用花椒叶煎水洗澡,治疗皮肤痒,甚至用花椒充当麻醉剂替伤员动手术。江津花椒既是江津人世代相传的传家宝,也是江津人引以为荣的骄傲。

  建国后,江津花椒曾一度得到发展,达1440公顷。进入“人民公社”后,农民失去土地经营自主权,花椒面积有所减少,最少时不足400公顷。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实施,江津花椒的强大优势很快又显现出来。江津各级领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政府加强领导,并拨出专项资金扶持花椒产业,花椒种植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和花椒发展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江津花椒首先在先锋、夹滩等镇快速发展,并迅速辐射到德感、朱杨、吴滩、吴市、慈云、油溪、塘河、贾嗣、杜市、罗坝、李市、龙华、双福、金刚、永兴、广兴等镇,至2000年已有1万公顷,并以每年递增50~60%的速度继续发展;江津花椒除了在重庆市内销售外,还销往云南、四川、贵州、福建等十几个省市,并以其品质上乘,在花椒市场独占鳌头,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也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有关人士的高度评价。2002年1月26日,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在视察了江津花椒生产基地后由衷地说:“从江津农业结构调整看到了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希望!”重庆市原任领导贺国强、黄镇东、包叙定、王云龙和现任领导王鸿举、刘志忠、邢元敏、税正宽、周建中、聂卫国、陈光国等都先后来津考察,并对江津花椒给予高度评价和重视,还强调要把江津作为重庆市的花椒基地来抓。国家科协常务副主席徐善衍、原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上将等领导也对江津花椒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丁衡高称赞江津花椒“品味独特”,还特意题词:“江津花椒麻遍全国”。江津花椒还得到国际友人、海外侨胞和日本、港、台商人的好评。1998年,美籍华侨李英姿女士访华,品尝江津花椒后,欣喜若至,一连携带数十包,返美后分赠亲友共享,并致函称:“其椒香味浓,实属罕见,如此上等香料,堪称人间极品……旅美乡亲,闻此

(责任编辑:chenling)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5)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